一、施工前期准备:基础保障与方案确认
施工前需完成 “技术交底、材料检查、工具准备” 三大核心工作,避免现场返工。
技术方案与现场勘察
确认设计文件:明确带状阳极的敷设路径(如沿管道平行敷设、环绕储罐)、敷设间距(通常与管道距离 0.3-0.5m,避免干扰)、阳极长度 / 用量(根据保护电流和设计寿命计算)及连接方式(焊接 / 压接)。
现场勘察:排查敷设路径内的地下障碍物(如电缆、其他管道),标记土壤类型(黏土 / 沙土需调整回填材料)、地下水位(水位过高需做好排水),确保路径符合设计要求。
材料与工具检查
阳极材料检查:核对带状锌阳极的规格(带宽 25-100mm、厚度 1.5-3mm)、外观(无变形、裂纹、表面氧化层均匀)、出厂参数(电位 - 1.05~-1.10V、电流效率≥95%),并检查阳极附带的导电填料(通常为石膏、膨润土、硫酸钠混合填料,用于降低接地电阻)是否干燥无结块。
工具准备:准备电钻、角磨机(除锈用)、专用焊接机(如铜焊 / 铝热焊)、参比电极(Cu/CuSO?)、万用表、接地电阻测试仪、挖掘机(浅沟开挖)、铁锹等,确保工具完好且符合安全标准。
安全与人员准备
对施工人员进行技术交底,明确阴极保护原理、阳极敷设要点及安全规范(如焊接防火、地下作业防坍塌);
划定施工区域,设置警示标志,避免无关人员进入。
二、被保护体预处理:确保电连接有效性
若被保护体为管道、储罐等金属构件,需先进行表面处理,避免氧化层 / 锈蚀影响电流传导。
表面除锈与清洁
用角磨机或砂纸打磨被保护体(如管道)的连接部位(阳极与管道的焊接点),去除表面铁锈、油漆、油污,露出金属本色(除锈等级需达到 Sa2.5 级,即近白级),确保导电良好。
用无水乙醇或丙酮擦拭清洁打磨部位,去除残留杂质。
电位基准检测
用参比电极测量被保护体的自然电位(未施加保护时的电位),记录数据(如碳钢管道自然电位通常为 - 0.5~-0.6V),作为后续保护效果的对比基准。
|